









20世纪的儒佛之争,收周叔迦、欧阳竟无、太虚法师、王恩洋、巨赞法师等人对《新唯识论》的批判
书名:新唯识论(批评本)-经典维新(第一辑)-全面展现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引发的学术争论史
ISBN:9787540356118
作者:熊十力 著,周叔迦、欧阳竟无、太虚等 评
出版社:崇文书局(原湖北辞书出版社)
出版时间:2019-09-01
页数:296
字数:190000
开本:32开
纸张:轻型纸
包装:平装-胶订
是否套装:否
【产品特色】
【编辑推荐】
经典维新丛书.将以不同的视角来重新整理出版近代以来的经典学术论著.其出版思路可分为:
一、展现某学术著作的思想史或批评史.如胡适《说儒》第二部分“说儒前史”.熊十力《新唯识论(批评本)》;
二、梳理某种观念或学说的历史际遇.如《国学到底是什么》《阳明心学得失论》;
三、挖掘被当代学术界忽视的学术论著.如《汤用彤讲西方哲学》、马一浮《法数钩玄》;
四、精选反映某学术大家思想特质的文集.《太虚讲国学哲学》《王国维哲学论著集》.
【内容简介】
*部分以《新唯识论》文言文本为主体.将周叔迦的《新唯识论判》.以脚注的形式编入;第二部分收入相关的批评文章.包括欧阳竟无批判熊十力的三封书信.太虚大师的《略评新唯识论》和《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再略评》.王恩洋的《评新唯识论者的思想》.巨赞法师的《评熊十力所著书》.
【作者简介】
熊十力(1885—1968):字子真.湖北黄冈人;青年时代投身革命.1918年后专心于学问;1920年入南京支那内学院.从欧阳竟无大师治唯识学;1922年入聘北京大学.讲授唯识学;1932年出版《新唯识论》(文言文本).标志着熊十力哲学体系的创立.在思想界引起极大的学术争论;抗战期间入蜀.先后讲学于马一浮的复性书院、梁漱溟的勉仁书院;1954年后定居上海.
【媒体评论】
周叔迦:熊君之作.若名之曰《熊子哲学》.则余何敢置一辞?今乃曰《新唯识论》.新者对旧言也.是其中是非不可以不辨矣.爰为之判.
太 虚:熊论痛言护师混功能习气为谬.夫用名定义.名有其权.余斥熊论不应题唯识.以据熊论在直明实体.不在依幻习识用而彰相性之故.至护师之说功能种习.自有定义.安得以熊论实性功能.遮护师种习功能?
王恩洋:由是可知.熊氏对于佛法固未通达.对于《周易》亦未了然.而且所见恰与佛理、《周易》完全相反.其自成体系则有之.谓其能平章华梵、密朋大《易》则未也.
巨 赞:熊十力不但昧于唯识家的学说.就是对于中观宗的了解.也似是而非.所以他在评斥旧师的地方都有问题.在建立思想系统方面都欠妥当.总的说来.熊十力好学深思有余.而学力及造诣不足.他的思想实在还没有到达成熟阶段.
【目录】
序 1
绪言 3
部甲(境论) 5
明宗 7
唯识 11
转变 40
功能 53
成色上 73
成色下 76
明心上 82
明心下 111
《新唯识论》之批评 151
欧阳竟无书信三则 / 欧阳竟无 153
答熊子真书 153
答陈真如书 156
再答陈真如书 163
略评新唯识论 / 太虚 170
《新唯识论》语体文本再略评 / 太虚 186
评新唯识论者之思想 / 王恩洋 189
一、熊氏思想之体系 189
二、评本体 192
三、评现象 198
四、评性智 206
五、评熊氏对佛法唯识般若两宗之谬解 212
六、评熊氏思想与周易之不同 226
评熊十力所著书 / 巨赞 232
一、前言 232
二、熊十力的思想原委 233
三、评所谓窥基执识 245
四、评力用殊特说识名唯及所谓世亲成立唯识始以识统摄诸法尊为能变 247
五、评空有得失 257
六、评烦恼无始有终 268
七、评所谓世亲护法的唯识论多从数论胜论脱胎而出 273